2024年11月16日,在中國整合腫瘤學大會(CCHIO)上,2025版《中國腫瘤整合診治指南(CACA)》(瘤種篇)正式發布。2025年版CACA指南瘤種篇新增了大量中國本土臨床研究數據,中國證據的納入比例達到40%,進一步提升了指南在我國腫瘤診治中的實際應用性。其中,在此次更新的CACA尿路上皮癌指南中,洛鉑首次被納入至尿路上皮癌相關內容,具有一定應用前景。
01 洛鉑
鉑類藥物是作用機制獨特的廣譜抗癌化療藥物,臨床上常用的鉑類藥物包括順鉑、卡鉑、奈達鉑、奧沙利鉑和洛鉑。順鉑抗腫瘤活性強,被廣泛用于多種實體瘤的常規治療。然而,其原發或繼發性耐藥,以及嚴重的不良反應等是臨床應用需克服的問題。第二代鉑類藥物研發的主要目標是減少或消除順鉑的嚴重腎毒性,卡鉑在保持抗腫瘤效果基本不變的情況下,毒性大大降低,特別是腎毒性得到較大改善,極大地拓展了適用人群,但卡鉑與順鉑存在交叉耐藥。第三代鉑類藥物的研發主要針對其交叉耐藥,洛鉑水溶性較好,腎毒性、耳毒性、神經毒性均較輕,與卡鉑、順鉑相比,其穩定性更高、抗腫瘤譜更廣以及功效更強。臨床已將洛鉑應用于多種惡性腫瘤的治療,如肝癌、肺癌、食管癌、卵巢癌以及乳腺癌等,多項研究表明,洛鉑可通過多種機制抑制腫瘤增殖。
02 肌層浸潤性膀胱癌(MIBC)的治療
MIBC單純手術治療效果不理想,聯合新輔助治療可提高療效。新輔助治療包括新輔助化療(NAC)、放療(NAR)和免疫治療,當前新輔助治療仍以NAC為主。NAC具有消除微轉移、降低腫瘤分期、評估化療敏感性、降低手術難度、減少并發癥和提高遠期生存作用,但可能延遲對NAC無效的手術時間,而且基于臨床分期的NAC可能存在過度治療問題。多項前瞻性臨床研究證實NAC能顯著提高MIBC生存時間。NAC主要采用以順鉑為基礎的聯合化療方案,常用有吉西他濱+順鉑(GC)方案、甲氨蝶呤+長春堿+多柔比星+順鉑(MVAC)方案,劑量密集MVAC方案和順鉑+甲氨蝶呤+長春堿(CMV)方案。但是,應用順鉑導致的腎毒性以及耐藥性等問題也不容忽視。研究發現,與順鉑相比較,洛鉑有較低的腎、神經或耳毒性,在一些臨床前腫瘤模型中,洛鉑能夠克服癌細胞產生的順鉑耐藥性,具有一定應用前景,有望應用于MIBC。
相信隨著指南的推廣,未來更多的臨床研究和治療經驗將為洛鉑的應用提供數據支持,為MIBC的治療帶來更多可能性。
名譽主編:樊代明主編:李長嶺 姚欣副主編:朱剛 魏少忠 李寧忱 邢念增
參考鏈接:[1]樊代明. 中國腫瘤整合診治指南(尿路上皮癌). 天津: 天津科學技術出版社.[2]中華醫學會婦科腫瘤學分會. 婦科腫瘤鉑類藥物臨床應用指南[J]. 協和醫學雜志, 2021, 12(06): 881-901.[3]童凱, 羅紅蘭. 洛鉑通過PERK/eIF2α/ATF4/CHOP信號通路調節肺癌細胞A549的作用機制[J]. 世界臨床藥物, 2023, 44(08): 805-812.[4]唐勇, 梁霞, 李秀寧等. 洛鉑在乳腺癌及泌尿生殖系統惡性腫瘤化療的應用進展[J]. 中國醫藥科學, 2015, 5(15): 34-38.[5]王戰壘, 于倩. 洛鉑在膀胱癌細胞中的抗腫瘤作用及通過PI3K/AKT信號通路促進凋亡的機制研究[J]. 中南藥學, 2020, 18(01): 20-24.